人大代表有嘢讲㉛丨顺德如何以水为脉,带动城市品质提升?
来源:区人大      作者:区人大       发布日期:2024-10-11
    10月10日,由顺德区人大常委会与顺德融媒合作推出的直播对话访谈节目《人大代表有嘢讲》节目播出。节目为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倾听群众心声拓宽渠道,让代表们现场与市民交流互动,听取民意,了解民生。
    本期节目的话题是:以水为脉,带动城市品质提升。围绕这一话题,参与节目的两位人大代表畅谈感受,分享观点,并现场与市民、网友交流意见建议。

打造水文化品牌
一村一品做出特色

    自开展治水大会战以来,顺德坚持联围治理思路,到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节目中,两位人大代表先后介绍了各自所处镇街的治水亮点。其中,陈村镇人大代表、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陈村管理所所长邓绮红介绍,陈村镇努力打造城市10分钟亲水圈,陈村镇新城南公园、龙舟公园二期、鹭鸟公园等亲水项目已经相继亮相,成为市民的休闲“新宠”。
    另外,均安镇沙头社区的三茄涌治水经验入选了生态环境部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在三茄涌整治项目推进到一半的时候,有在涌边修建自建房的村民,专门向着河涌修建了一个门口,可以看出村民对该治水项目的满意程度。”区人大代表、均安镇沙头居委会主任助理黄继勇介绍。
    随着以水兴城工作的持续推进,顺德的“水更清,岸更绿”,城市品质大大提升。对于治水工作下阶段的推进,邓绮红认为,一方面在对河涌进行美化建设的同时,也应该要融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深入聚焦水经济,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向经济价值的转化路径。
    “我建议顺德发展水上旅游、水上运动等一系列的水经济产业,打造特色水文化品牌。”邓绮红认为,让市民游客有机会参与更多的水文化品牌项目,能够进一步感受顺德治水的成效。
    黄继勇认为,顺德下阶段的治水工作除了要加强水质监管、严防偷排、完善和维护好河涌两岸的公共设施之外,还需要在美岸项目上进一步花心思、下功夫,例如美岸项目不能“为了美而美”,而是要融入当地村居的环境,展示当地的特色。“我们沙头的做法是在美岸旁边设置了一条文化长廊,用来展示村民的书法作品并定期更换,体现不一样的文化韵味。”黄继勇说。

畅通监督反馈渠道
让顺德治水成果得以保持

    以水为脉,带动顺德城市品质提升,让市民群众对周边的生活环境有更大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是顺德治水工作的主要落脚点。而为了确保顺德治水成果得以保持、符合人民群众的期望,两位人大代表均认为,公众参与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邓绮红建议,可以通过畅通信息端、参与端和监督端,去提升公众对顺德水环境监督工作的参与度。当中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通过社交媒体、社区公众号等多方面的渠道,及时全面地发布治水工作的相关信息,包括项目进度、治理成果等;积极构建多元化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网络投票等方式,让市民参与治水决策与监督;加强监督,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让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开展座谈交流和现场监督,对治水提出有效的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黄继勇表示,目前顺德每一条河涌都落实了河长制的制度,市民只要发现问题,都可以通过河长制公示牌上的电话反映意见。另外,目前顺德不少村居都有自己的龙舟队,他建议村居可以借助龙舟队的日常训练、活动,通过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河涌治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节目中还有市民通过电话、网络的形式,就顺德治水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两位人大代表均表示,接下来会继续通过调研和走访的方式,收集、整理好市民的意见建议,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