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是人大代表监督推动民生实事的初心和使命。
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顺德区各级人大代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热烈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通过听介绍、问进度、看成效,监督2023年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有序推进,并着眼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办理民生“微实事”,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监督有力
全过程推动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肩负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每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区、镇人大代表都会分别票决出民生实事项目。此后,在区、镇(街道)人大精心组织下,人大代表持续督办,走访调研,建言献策,全过程监督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办实办好。
7月20日,杏坛镇人大召开会议,听取2023年杏坛镇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年中汇报。会议指出,民生实事项目关乎百姓切身利益,是政府对人大代表和市民的庄严承诺,对于进度落后的项目。各职能部门要精准施策、争分夺秒,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攻坚难点问题,确保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按质按量如期完成,向人大代表和全体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7月28日上午,乐从镇举行了佛山新城乐从乐中路(新桂路至华阳路段)通车仪式。该项目顺利完工,是乐从镇人大更好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的重要体现。项目建设期间,镇人大办曾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跟踪工程建设进度,在路口设置、公共配套等方面收集社情民意并反馈给相关部门,有力推动了该项目建设的完善和落地。
在主题活动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加强督办,积极参与政府中心工作和各项民生实事的监督工作。
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紧扣这一要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联合全区13家公立医院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担任“体验官”,沉浸式感受就医环境与服务,为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建言献策。
7月21日,北滘镇人大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前往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作为“体验官”,参与以“‘胃’您而来,健康‘肠’在”为主题的一站式无痛胃肠镜检查服务,感受患者就医全过程。
人大代表们与医护人员互动交流,并建议做好门诊、住院、手术、术后等各方面的就医指引,通过合理安排就诊流程、增加导诊指引等服务,尽量缩减患者等候时间,同时引入更多社区志愿者,给患者及家属提供更贴心便利的志愿服务。
北滘镇人大代表周婉碧表示,走访顺德三院后,发现医院的环境、设备和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人才队伍也在扩大、变强,让市民对医院实力更加信赖。
除了医疗服务之外,人大代表们也重点关注教育事业。7月26日,杏坛镇人大组织开展校舍安全检查活动,监督危房加固情况。人大代表们先后前往龙潭小学、潘祥小学及麦村小学实地视察,听取全镇校舍房屋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据悉,2023年,杏坛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杏联中学宿舍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将于2023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潘祥小学(原潘祥初级中学)将办成全镇标杆学校,进一步优化顺德中西部片区教育资源……这些工程项目进展获得人大代表一致好评,成为杏坛聚全镇之力办好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
脚下有泥
着眼“微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
在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过程中,基层人大创新代表履职活动方式,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的沟通联系,让人大代表在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中更好发挥作用,展现基层人大工作亮点和实效。
容桂街道人大工委探索人大代表“错时联系群众”新模式,改变以往代表坐岗接访的形式,改为主动走出去,由社区党委联合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走访范围包括企业、商铺、住宅小区、居民家中,进一步了解民情,全方位直面民生问题。
乐从镇人大则用好“4+11”工作模式——即4个人大代表专项监督小组和1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阵地平台,激发代表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用好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以“微实事”撬动“大民生”,不断增强监督实效,增进民生福祉。
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龙江镇文华社区举行“一月一专题”人大代表议事会,关注电动车管理,围绕交通安全、停放和充电等多方面共商共议,倡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停放和充电行为,共同营造平安和谐的居住环境。
在人大代表的深度参与下,一些群众关心的民生“微实事”得到了有效解决——
7月14日,乐从镇沙边村、水藤村人大代表联络站部分驻站代表组成专项监督小组,走进乐从镇人大民生微实事资金支持项目之一——“杨滘党群同心桥”。在顺德水乡美景的映衬下,一座红色人行栈桥伫立于水道之上。村民们表示,建成后的同心桥连通了该村现有的绿道和堤围在建超10公里的碧道,让村民们欣赏到杨滘村美丽的田园景色。
人大代表们充分肯定了该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设成效,希望党群同心桥建成后,能够实现党群合力共建美丽家园的美好心愿,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7月28日,均安镇人大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进村入户,监督检查老旧危房、自建房排查整治工作和村(社区)庇护站点运行情况,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在人大代表持续督办下,均安镇现有应急避难场所41所,其中镇级应急避难场所2所,村级39所,均已落实专人管理,总面积约为16.4万平方米,可容纳约3.4万人,均已设置应急标识标志,基本能提供水、电、照明、通信、厕所、住宿、应急广播、安全监控、物资储备等基础设施保障。
脚下有泥,心系民生,人大代表着眼“微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在群众中树立了人大代表的威信,生动诠释了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使命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