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7日,顺德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本土特色文化(龙舟、粤剧)传承和创新情况的报告,建议区政府要将本土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精品,带动顺德文化产业发展,通过走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在新时代焕发文化生命力。
创新不忘本,擦亮顺德龙舟、
粤剧文化两张“国字号”名片
“全国龙舟之乡”和“中国曲艺之乡”是顺德的两项国字号荣誉,是顺德本土特色文化的两颗“明珠”。如何做好龙舟和粤剧文化的传承创新?黄宇恒表示“创新不忘本”。
当天会上,顺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广旅体局局长黄宇恒介绍了本土特色文化(龙舟、粤剧)传承和创新情况。顺德区政府高度重视本土特色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去年以来,区文广旅体局以奋力打造“三个形象、一个IP、两个高地”为目标,把擦亮龙舟、粤剧等特色文化名片,作为树立顺德高品质人文魅力城市形象、打造“岭南水乡”文旅高地和岭南广府文脉传承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在龙舟方面,顺德大力发动社会资源参与,从知名赛事品牌、顶尖训练基地、创新技术标准、特色龙舟阵地、鲜明城市名片等五个方向,围绕顶尖品牌赛事、龙舟画册、线上博物馆、线下展览、龙舟宴品鉴、龙舟宣传片、龙舟中小学生兴趣读本、龙舟技术培训等项目,全面提升顺德区“全国龙舟之乡”文化品牌,打造全新的顺德“龙舟”城市文化IP。
2022年6月16日,舞剧《龙·舟》作为“顺德之夜”致敬先进人物专场演出暨“岭南潮·品顺德”系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专场剧目进行公演,并开启全国巡演,以文艺精品让顺德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崭新魅力,提升岭南广府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
在粤剧方面,顺德扎根深厚的粤剧曲艺群众基础,做大“大湾区粤剧曲艺节”品牌和举办“万家灯火万家弦”顺德粤剧曲艺荟品牌活动,立足顺德“粤剧发源地”的文化优势,通过推动粤剧曲艺场所建设、加强粤剧曲艺人才培养、打造粤剧曲艺品牌活动、推动粤剧曲艺与现代生活融合、探索建立粤剧曲艺发展长效机制,擦亮“中国曲艺之乡”品牌。2019年以来,顺德共举办基层粤剧曲艺展演活动250余场,《村改迎春风》《战火情鸳》等一批新创粤剧作品获得省级奖项。
顺德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华侨工委初审报告认为,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全方位打造顺德龙舟、粤剧文化名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取得良好实效。
强阵地、办活动、育人才,
推动龙舟和粤剧文化传承创新
尽管顺德在传承龙舟和粤剧曲艺文化中不遗余力,但顺德龙舟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粤剧曲艺传承创新依然面临困境。疫情期间,龙舟和粤剧文化活动多次搁置停办。而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未来如何振兴发展本土特色文化,成为摆在顺德区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黄宇恒介绍,在龙舟方面,2023年顺德将继续深入推进“振兴顺德龙舟五个一行动计划”,推广顺德龙舟技艺、提升龙舟从业人员素质;制作顺德龙舟文化趣谈等漫画书籍,在中小学校进行普及;在中小学发展龙舟特色学校,培训龙舟后备人才。另外,顺德将举办“我与夜龙乘风破浪活动”,做旺“顺德之夜”文化旅游。支持乐从镇建设国家级龙舟赛道和国家级龙舟基地,助力乐从打造国家级龙舟特色小镇。
在粤剧方面,顺德将建设以“粤剧大观园”为载体的粤剧传承创新阵地,通过开展粤剧Cosplay走秀、举办顺德首届粤剧文化周等系列组合拳,系统提升粤剧文化。同时加强粤剧曲艺精英人才培养和粤剧曲艺新作创编,打造粤剧曲艺品牌活动,争取与省、市合办高水平活动等,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华侨工委初审报告建议,区政府应将“全民健身”的观念和“龙舟文化”的精神有机融合,鼓励和组织各种龙舟比赛和民俗活动,推动龙舟文化多元化发展。同时,加强龙舟人才培养和场地建设,打造国家级训练基地和竞赛场,推动龙舟运动专业化发展。在粤剧方面,区政府应推动粤剧文化民间化发展,推动传统粤剧曲艺与流行音乐、电视剧、微电影、话剧等大众艺术相融合,进一步吸引更多年轻人熟悉粤剧、喜爱粤剧,扩大受众群体,并推动粤剧元素渗入文创产品。
坚持市场化、社会化方向,
在新时代焕发文化生命力
当天下午,顺德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上述报告进行了充分审议。
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俞虹审议认为,传承和保护龙舟和粤剧特色文化,需要全社会支持。当前,龙舟和粤剧还缺乏自我造血能力,需要制定可持续的长期发展目标,在政府扶持和企业支持下,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龙舟和粤剧文化融入顺德人的血脉基因代代相传。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燕霞建议,要将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与顺德文化旅游业融合起来统筹考虑,吸引更多人来顺德欣赏。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精心创作特色文化精品,带动顺德文化产业发展。在政府支持的同时,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发展新格局。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铭恩认为,顺德本土特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传承和创新工作要坚持走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在新时代焕发文化生命力,增加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