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顺德区人大常委会与顺德融媒合作推出的直播对话访谈节目《人大代表有嘢讲》节目播出。节目为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倾听群众心声拓宽渠道,让代表们现场与市民交流互动,听取民意,了解民生。
本期节目的话题是:让堵点不堵,让出行“丝滑”。围绕这一话题,参与节目的两位人大代表畅谈感受,分享观点,并现场与市民、网友交流意见建议。
挖掘道路潜力
可考虑港湾式停靠和潮汐通道设计
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是顺德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顺德今年选取了13个拥堵路口进行精细化“微治理”,采取车道重新分配、借道左转、设置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待行区、单向通行、信号灯配时优化、路口联动等方式优化交通。区交通运输局此前预计,项目完工后,各拥堵点可以提升8%—15%通行能力。
节目中,两位人大代表均表示,前期他们积极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参与了相关拥堵路口改造工作的调研,同时将收集到的意见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在现有的通行条件和已经采取的改善措施下,市人大代表、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顺德片区建设局副局长李尚春认为,顺德的交通设施、道路通行还可以进一步“挖潜”,比如交通部门除了聚焦城市主干道外,也可以考虑对一些次干道路口进行优化。
“例如在大良南国中路东康路口,可以通过对路口的导流岛进行改造,将东宏路口的公交站迁移到东康路口的导流岛内,并增加港湾式的停靠,这样可以缓解公交车停靠在南国中路辅道而造成的交通拥堵。”李尚春举例说明,目前顺德有些道路存在“潮汐”的特性,针对这些道路,顺德可以考虑在早晚高峰设置“潮汐”通道。“比如大良五沙的顺诚南路,在设置了潮汐通道后,通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交通拥堵点的治理需要“绣花”功夫。龙江镇人大代表、龙江总商会秘书长梁嘉英认为,随着汽车保有量和电动自行车数量的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会逐渐加大顺德现有的通行压力,越来越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她建议政府部门在道路规划的时候要有前瞻性和准确的研判,提升道路使用周期,减少重复投入。
“比如要优先公共系统和绿道的建设,也要多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等低碳方式。”梁嘉英还表示,目前部分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缺乏交通安全意识,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经常出现闯红灯、逆行等行为,建议交通部门加强市民安全出行的宣传教育工作。
建议顺德探索共享停车
景区实行预约制预估通行压力
近年来,在节假日,顺德景区商圈的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对此,李尚春认为,在一些重大节假日,顺德交警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一定的交通管制,例如临时封闭一些路口,或对某个路段采取临时单行措施,利用支路分流主路的交通压力,减少主路的车流量;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增加停车供给。
“第一是对景点及附近一些既有的停车场,有条件的,将其改造为立体停车场,增加停车位供给;第二是可以引导自驾车游客到地铁站周边停车,再换乘地铁到景点;第三是可以探索共享停车。”李尚春建议。
李尚春还表示,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将景区各种停车资源、行车路线、出行提示,提前通过各种公众号发布给市民游客,同时还可以提倡市民游客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交通的拥堵。
梁嘉英认为,随着顺德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来打卡的游客将越来越多。她建议顺德的景点可以采用预约方式,对人流量作初步预估,提前做好交通应对。“通过了解预约的情况,对交通状况进行预估,可以在景点附近预留足够的停车位,并提供清晰的停车指引,必要时加派人手在现场维持秩序,避免因为交通的问题影响游客的出游体验。”梁嘉英说。
节目中,不少市民通过电话、网络的方式参与互动,主要反映大良、勒流、杏坛等镇街部分路段的交通拥堵问题。两位人大代表均表示,接下来会继续通过调研和走访的方式,收集、整理好市民的意见建议,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