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是人大代表监督推动民生实事的初心和使命。今年7月份以来,顺德区各级人大代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热烈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监督2022年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有序推进,着眼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办理民生“微实事”,不断增强了群众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监督有力
全过程推动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在顺德区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全体人大代表票决出2022年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后,人大代表持续督办,走访调研,问进度,给建议,全过程监督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办实办好。
7月19日-20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铭恩率队深入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前往多个部门调研2022年部分民生实事项目及人大重点监督项目推进情况,听取部门汇报,了解项目进度,给出办理建议,督促政府部门切实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和人大重点监督项目。
7月28日,顺德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顺德区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年中推进情况报告。在人大监督推动下,多项民生实事取得可喜进展。其中,“实施小学生‘优质午休’工程”已实现小学生在校午休100%“躺着睡”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已初步完成全部43个农贸市场改造目标任务;38项拥堵点治理任务已完工27项。
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能够率先完成既定目标,得益于人大代表的有力监督。今年以来,区、镇(街道)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和询问,推动农贸市场改造创新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增强做好农贸市场改造工作的责任感,打造更多让老百姓放心消费的农贸市场,成为顺德爱国卫生运动的一大亮点。
区人大常委会提出,区政府要确保其余民生实事按期推进,让市民群众早日得到实惠,动员群众共建共享,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为了见证和监督民生实事办理进度,北滘镇在7月份举行了2022年重点项目专题视察活动。人大代表们欣喜看到,北滘中学扩建工程已完成建筑主体施工部分、黄龙三丰河段新增沿岸步道与亲水平台……这些工程项目进展获得人大代表一致好评,成为顺德聚全区之力办好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全面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脚下有泥
着眼“微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
在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过程中,基层人大创新代表活动方式,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让人大代表在参与社区建设、解决群众困难中更好发挥作用。
勒流街道人大工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加入社区“大党委”,参与第三季度党建联席工作会议,通过将基层党委的工作目标、思路与人大代表的常态化履职相结合,搭建村(社区)党委决策和人民群众意愿充分结合的桥梁,落实好民生微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各有关部门是否清晰掌握各水浸黑点?”“各村居日常是否有定期清理支涌?”“汛前是否有提前通知农户做好防范措施?”7月4日,龙江镇人大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约谈相关部门负责人,展开直接对话,监督促进内涝点整治工作。
在人大代表的深度参与下,一些群众关心的民生“微实事”得到了有效解决——
7月19日下午,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黄锦培在大良新桂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群众后,来到东门西路一街视察水浸黑点改造工程。该处水浸黑点前期在人大代表积极推动下,7月11日已初步完工,直接帮助周边13户居民解除了忧虑。居民群众向现场视察的人大代表们竖起了大拇指。
雨天泥水多,晴天灰尘大,曾是荔村东街旧路的真实写照。区人大代表郑晓军、严燕红在进站接待来访群众时,获知群众这个诉求后,决定督办好这件民生“微实事”,解决好群众出行难问题。他们首先参与村内的民生建议服务岗,上门拜访附近的村民,问政于民,了解村民对修好这条路有什么好的建议意见。在他们积极反馈下,伦教街道高度重视,启动了荔村东街旧路改造计划。
在修路的过程中,郑晓军、严燕红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来到施工现场,督促工程进度和监督工程质量。在他们的积极协调下,仅用时1个月,荔村东街旧路就全部完工,获得了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脚下有泥,心系民生,人大代表着眼“微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在群众中树立了人大代表的威信,生动诠释了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使命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