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峰
杏坛镇人大代表
杏坛镇宣传文体旅游和教育办公室主任
陈耀峰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阵地,倾听群众呼声、深入实地调研考察、多次提出意见建议,持之以恒推进校园焕新工程,统筹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随着潘祥实验学校等18所学校校园“焕新”工程完成以及杏美第一幼儿园、杏联中学生活综合楼投入使用,困扰群众多年的校园建筑的隐患整治和环境提升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一座座靓丽的教学楼、一条条崭新的塑胶跑道见证了人大代表多年“长跑”的履职耐力,成为“为人民服务”在杏坛基层的生动实践。
优化教育资源
为民办事解民忧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杏坛民生实事项目之一。2023年,杏坛镇教育办公室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制定了小规模学校撤并的整体方案,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先后将南华小学、光华小学合并到潘祥实验学校;中心小学、光辉小学合并为新的中心小学;东村小学、右滩胡兆炽学校合并为树人实验小学。
对于新合并学校,家长、学生以及村居群众均有不同程度的疑虑。针对各种担忧,镇人大代表陈耀峰多次会同学校行政分门别类召开教师动员会、学生动员会、村居领导及村民小组长沟通会,详细讲解杏坛镇教育发展形势,展示学校合并的美好前景,取得了绝大多数家长及群众的理解,为学校撤并消除了思想障碍。针对学校撤并后部分村居学生上放学路程较远的问题,陈耀峰积极协调相关单位,争取财政资金,为相关学生每天安排三台校车来回接送,免除家长接送烦恼,得到家长一致好评,有效推进小规模学校撤并工作。
“大家提的这些意见,看似是小事,其实都是大事,都关系到民生幸福指数。”陈耀峰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真正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减压站”、群众困难的“倾诉站”、人民建议的“汇聚站”。
助力校园焕新
绘就校园新蓝图
“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正在杏坛成为现实,这是我最大的感受。”陈耀峰表示,要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消除学校合并的思想障碍,关键在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作为杏坛镇宣传文体旅游和教育办公室主任,他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校园建设新方法、新机制,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共建格局,为杏坛师生谋取更大福祉。
2023年,顺德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学校“焕新行动”,为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杏坛教育迅速行动,围绕区的精神和《杏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镇内校舍办学条件。一年来,投入超过1.3亿元推动潘祥实验学校等18所学校校园“焕新”,开办杏美第一幼儿园,杏联中学生活综合楼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080个、宿位2400个,全面完成校园建筑的隐患整治和环境提升,校园面貌焕然一新。2024年,杏坛稳步推进梁銶琚中学、林文恩中学、杏联中学、麦村小学、杏坛小学、逢简小学、树人实验小学(东村校区)、南朗小学等9所校园提升焕新,倾力打造一批新的“美丽校园”示范项目。
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常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问题。为了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校园环境改造提升工程,陈耀峰已记不清来来回回往学校跑了多少次,前前后后召开了多少次协调会,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工作思路,就校舍安全、外观形象、场室布局、工程进度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次次的攻坚克难,一次次的大胆创新,一次次的担当敢为,使校园环境的蜕变从“写在纸上”到“落在地上”,杏坛校园环境变化全区瞩目。靓丽的校舍和先进的设施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形象和声誉,社会各界对杏坛教育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陈耀峰的庄严承诺,他认为当好一名敢担当的人大代表,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始终保持“为民履职在路上”的工作作风,让为民的声音更有温度、让为民服务更有情怀,用脚步丈量民意民情,用实事书写履职答卷。
履职心声
大家提的这些意见,看似是小事,其实都是大事,都关系到民生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