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有嘢讲㉕丨顺德如何答好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必答题”?
来源:区人大      作者:区人大       发布日期:2024-07-15
    7月11日,由顺德区人大常委会与顺德融媒合作推出的直播对话访谈节目《人大代表有嘢讲》节目播出。节目为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倾听群众心声拓宽渠道,让代表们现场与市民交流互动,听取民意,了解民生。
    本期节目的话题是:顺德如何答好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必答题”。围绕这一话题,参与节目的两位人大代表畅谈感受,分享观点,并现场与市民、网友交流意见建议。

就业扩容
深中通道开通有望带来更多人才需求

    今年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紧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大力推进援企稳岗,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高质量充分就业,简单而言,就是实现就业的“扩容提质”。在顺德如何扩大就业容量方面,节目中,两位人大代表均提到,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车试运营是重要的机遇。
    区人大代表、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军分析,深中通道的开通将促进珠江东西两岸的产业协同发展,并为顺德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比如顺德将有机会吸引深圳及珠江东岸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合作项目,并带动顺德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而顺德作为制造业大区,随着制造业的升级,顺德对高端技术人才、产品设计、信息数字化的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
    面对这样的人才需求前景,张军认为,顺德需要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从围绕制造业培养更多人才、提高行业薪酬水平、优化公共环境等多方面发力,创造更多的制造业就业岗位,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制造业,让顺德的制造业得到更多人才力量的加持,实现良性循环。
    乐从镇人大代表、乐从人力资源促进会党支部书记何元强则是从人才的就业选择上进行分析。“人都是会用脚来投票的。哪里收入高、环境好就会去哪里。”他认为,深中通道的开通带来的是珠江东西岸交通、产业的互融,而顺德可能会面临短暂的人才流失的阵痛。
    “不过我对顺德有着足够的信心,因为顺德有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城市环境,这里的企业家也有企业情怀,这些都能够为人才扎根顺德发展提供空间和前景。”何元强认为,顺德要有信心,要持续“栽好梧桐树”,自然就“引得凤凰来”。

就业提质
让更多人在顺德找到满意的工作

    顺德要答好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必答题”,既需要扩大就业容量,也需要提升就业质量。归根到底,就是要让更多人在顺德找到满意的工作。“就制造业而言,制造业人员老龄化、外来员工数量越来越少,是不少顺德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张军认为,要破解这些痛点难点,首先顺德企业自身需要行动起来,切实落实解决好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和福利待遇等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政府还需要推出更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计划,比如在住房补贴、创业扶持、员工子女入学等政策给予优惠。
    “顺德是一个环境优美的美食之都,理应创建更好的宜居环境、创业环境,确保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让本地人和外地人在顺德都体会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张军建议,顺德应该在人才政策的制定上注意与周边城市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更具潜力、更具特色的人才政策。
    何元强介绍,为促进本土就业,乐从人力资源促进会将持续推动就业服务工作,包括为求职人员开展订单式的用工求职匹配、为企业和求职人员开展联动培训课程、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和辅导性服务、联动政府公服办定期走访企业降低企业和员工的劳资纠纷风险、为企业和员工开展关怀托管服务等,还会开展个性化的岗位招聘。何元强坦言,因为协会的服务半径毕竟有限,未来希望借助政府的力量,把整个促就业工作的网络全面覆盖到镇、村和社区,提升用工的数据分析和职位匹配的精准度,让更多人能在顺德找到满意的工作。
    何元强同样认为,要让更多人在顺德找到满意的工作,关键是让在顺德就业的人员得到归属感和获得感。“获得感也是一种对职业的认同、对自身奉献的认同、对所处环境的认同。”何元强认为政府应该创造足够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并同步充分考虑好社区配套、生活消费、子女入学等要素。“居有其所,生活得安稳,人才自然就能留得住。”何元强说。
    节目中有市民参与节目互动,认为目前40到50岁左右的年龄偏大人员在顺德难以找到好的工作。张军对此表示,伴随年龄增长的可能是技术、技能的增长。他认为,对于普通就业人员来说,年龄不是界限,关键首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其次要有年轻的心态去融入时代的发展,这样的人是企业长期都会有需求的。
    两位人大代表还表示,接下来会继续通过调研和走访的方式,收集、整理好市民的意见建议,并代为向政府职能部门反映,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