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由顺德区人大常委会与顺德融媒合作推出的直播对话访谈节目《人大代表有嘢讲》节目播出。节目为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倾听群众心声拓宽渠道,让代表们现场与市民交流互动,听取民意,了解民生。
本期节目的话题是:寻找顺德乡村振兴密码。围绕这一话题,参与节目的两位人大代表畅谈感受,分享观点,并现场与市民、网友交流意见建议。
以行动促“心动”
调动村民乡贤参与乡村建设的活力
勒流黄连、陈村仙涌都是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节目中,来自黄连和仙涌的两位区人大代表各自分享了他们所在村居在推进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上的经验做法,尤其对于如何广泛调动村民群众、社区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作了分享。
乡村要振兴,活力很重要。区人大代表、勒流街道黄连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副主任伍桂楚认为,从端午假期村民游客、社区乡贤对黄连民俗活动的参与度来看,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对家乡的热爱是每一位顺德人的DNA。她认为,要广泛调动起社区居民、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设,关键要在大家心中建立起“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认同感。“只有热爱这片土地,才能投入更多的能量。”伍桂楚介绍,近年来,他们通过建立起黄连社区的品牌文化活动,如仓沮字祖信俗开笔礼、“龙虱游艺”比赛、社区篮球赛等,既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也获得了黄连乡贤的大力支持。
陈村仙涌作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之一,区人大代表、陈村镇仙涌村党委书记朱礼驹在节目中介绍,近年来,仙涌村主要通过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来调动社会资源参与仙涌的基础治理,将人居环境治理和联围治水工作相结合,带动仙涌村整体环境的提升。例如通过发动仙涌的花场进行破墙透绿,让每一个花场都变成一个公园;通过美岸添绿、拆违建绿等手段,改造了仙涌大道很多卫生黑点,获得了村民的好评。
“我们今年春节后改造了一个荒废已久的五边地,有村民觉得环境好了很多,后来更是主动捐赠了几十株黄花风铃木,给我们种了一个‘同心林’。”朱礼驹认为,村居先以实际行动让村民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最终村民也会更有信心地自发参与家乡的建设。
盘活乡村物业
以产业发展增添乡村发展动能
乡村是省“百千万工程”最基层的单位,也是贯彻落实的“最前线”。节目中,两位代表不约而同地认为,乡村物业资源缺乏以及已有物业资源的盘活是顺德当前急需破题的重点。
伍桂楚介绍,2023年,黄连社区以打造黄连古村景区成功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以此为契机,打造水乡文旅新地标,希望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完善餐饮民宿和立体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最终把黄连建设为一个集文化产业美食、旅游、水乡古韵三位一体的综合文旅小镇。“但是物业资源的盘活在当前相对困难,我们前期通过三资平台对到期物业进行挂网招租,目前只有几宗顺利出租。”伍桂楚表示,他们通过研究和调整,准备推出一些租金较低或租期较长的、能让投资者可以放心投资的物业,增强投资者信心。另外,也希望借助旅游景区的网红效应,提升景区周边物业的估值,探索新的招商模式,用产业促进旅游的方式擦亮黄连古村的名片。
仙涌村作为千年桔乡,发展文旅产业的潜力巨大。朱礼驹认为,如果要从农业发展到文旅产业,物业资源的缺乏成为了当中的一项掣肘,而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又需要配套一定规模的住宿、餐饮、观光、服务等基础设施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他建议政府可以探索“点状供地”制度,解决乡村产业用地的困境。“希望政府能够在用地手续上适当倾斜,比如一块土地可以腾出适当的地方,让村民或者耕户建设合法的建筑,用于从事轻餐饮、文旅设施配套等。”朱礼驹说。
节目中有网民留言互动,建议顺德的乡村可以多开设相关研学活动,带动乡村文旅发展。两位区人大代表均表示,他们所在的村居在寒暑假、节假日、周六日等都有开设相关活动,并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学体系,欢迎广大市民联系参与。两位代表还表示,接下来会继续通过调研和走访的方式,收集、整理好市民的意见建议,并代为向政府职能部门反映,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