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有嘢讲⑰丨校舍“焕新”要均衡,人才 “焕新”要精准
来源:区人大      作者:区人大       发布日期:2023-09-11
    9月7日,由顺德区人大常委会与顺德广播FM90.1合作推出的直播对话访谈节目《人大代表有嘢讲》节目播出。节目为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倾听群众心声拓宽渠道,让代表们现场与市民交流互动,听取民意,了解民生。 本期节目的话题是:聚焦顺德教育“焕新”。围绕这一话题,参与节目的两位人大代表畅谈感受,分享观点,并现场与市民交流意见建议。

校舍“焕新”要均衡

    新学年已经拉开帷幕,这是社会高度关注教育工作的重要时刻,也是检阅地方教育发展成果的关键节点。今年,顺德区委区政府把“校舍建设提升”纳入到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中,大力推进校园“焕新行动”,积极改善区内校舍办学条件,以美丽校园的全新面貌迎接新学年,助力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
    节目中,两位区人大代表各自分享了在顺德校舍建设提升工作上的调研观察和感受。在新学校开学前夕,勒流街道江义中学、富安中学、新球中学三所中学的新宿舍楼交付使用,新增宿位5400个,实现初中生100%全寄宿。区人大代表、勒流街道梁季彝纪念学校校长容燕文表示,这几所初中宿舍楼从建设到交付使用的过程,自己作为来自勒流的代表,都有参与其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顺德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政府克服了重重困难去推进焕新项目,不断改善校园的硬件条件,我觉得是顺德学子的福气。” 容燕文说。
    容燕文认为,受制于资金的问题,未必所有学校都能实现校舍的“焕新”。所以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更新对于一些老旧学校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校舍的更新是很难一步到位解决的,所以可以重点关注一些老旧学校,在这些学校的一体机建设、常规教学设施设备更新上对标新学校,适当加大投入。”容燕文认为,这对于顺德教育的均衡发展大有裨益。
    区人大代表、龙江外国语学校校长吴导也在节目中分享,在今年的履职过程中,他参加了多次关于顺德校舍建设提升的相关调研,走访了一批新改扩建学校。他认为,随着顺德校舍“焕新”行动的推进,全新升级的校园不仅更现代化,也更优美、安静,书香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变得更加好。
    “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正在顺德成为现实,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吴导说。

人才“焕新”要精准

    顺德教育的“焕新”,不仅体现在校舍的建设提升上,也体现在教育人才的引才、育才上。近年来,为了“让优秀的人培育出更优秀的人”,顺德主动出击,通过实施“英才计划”吸引一大批优秀毕业生选择投入顺德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入口结构实现根本性的优化提升。
    两位区人大代表所在的学校在近两年来同样迎来了许多“新鲜血液”的加入。容燕文认为,顺德教育人才的“焕新”,“新鲜血液”的加入,仿佛一汪活水,激活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活力,也能加速推进学校教育教研的改革。“年轻、优秀的教师更愿意,也更容易接触新时代的新鲜事物、新思想,一定程度上可以倒逼年资较深的教师的成长。”
    为此,容燕文建议政府要持续做、深化做教育“四好工程”,不断完善人才的管理和准入退出机制,保证教师队伍中的每一个老师都是精英,均能符合、达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
    吴导表示,从龙江外国语学校新教师的表现来看,他同样认为,现在新教师学习能力很强,接受新事物速度快,有创新意识,知识储备更现代化。“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可以推动我们教师理念的持续更新和学校管理的不断创新,激发出新的教育活力。”
    吴导认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他建议顺德政府可以继续加大优秀教育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优秀教育人才引进的激励政策,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真正让人才爱上顺德、融入顺德、发展顺德,为顺德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动力。
    另外,节目中也有市民通过热线电话、网络的方式参与节目互动,表达对顺德校舍“焕新”、人才“焕新”的意见建议。两位区人大代表也表示,接下来会继续通过调研和走访的方式,收集、整理好市民的意见建议,并代为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