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顺德区人大常委会与顺德广播FM90.1合作推出的直播对话访谈节目《人大代表有嘢讲》节目播出。节目为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倾听群众心声拓宽渠道,让代表们现场与市民交流互动,听取民意,了解民生。
本期节目的话题是:聚焦顺德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围绕这一话题,参与节目的两位人大代表畅谈感受,分享观点,并现场与市民交流意见建议。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怎么建、怎么完善?
建设与管理“双管齐下”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被纳入顺德区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顺德提出,今年要完成2000个充电站(场)建设,进一步满足市民对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
节目中,两位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反映,在今年各自的调研过程中,电动自行车充电站场设置是否便捷,以及充电桩保养维修等安全问题是市民普遍反映的重点。
区人大代表、广东凯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江村村党委第一书记伍信庭认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站场的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布局,让选址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充电需求。目前,顺德不少小区利用现有的摩托车车棚,以及部分村居利用公共闲置的边角地,相继建设了许多充电站场,这些经验和做法都值得继续去推广。
“村居、物业、业委会、市民等多方可以针对盘活闲置土地,建设充电站场的问题进行探讨。”伍信庭说。
对于已经建成的充电站场,陈村镇人大代表、陈村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卢海华就认为相关的管理措施一定要跟上。比如一些使用频率较高、已经出现损坏或者无法使用的充电插座,负责管养的小区或者村居要加强巡查维修力度,定期检查和维护。
“调研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充电站场存在着僵尸车、摩托车霸占充电桩等较为突出的情况。”卢海华认为,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力度,确保充电桩能够得到高效的使用。
市民热议充电桩建设
人大代表直面诉求收集意见建议
节目中不少市民通过电话或网络平台与两位人大代表沟通交流,表达意见建议。市民郭小姐就来电表示,近期高温天气持续,而目前顺德不少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点是户外的,所以她认为应该加强电动自行车充电站场的安全保障。
伍信庭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政府部门或投资者在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时,应该负起主体责任,在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建设视频监控、遮雨棚、灭火设施等硬件设施。卢海华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表示,为了确保电动自行车充电站场的安全性,准备建设的充电站场应该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简易自动喷淋装置,充电设施应当具备自动断电功能;已经建成的充电站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该加装简易自动喷淋装置。
“我认为,政府部门或者管养单位应该定期进行充电设施或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演练,让市民、车主一起参与,有了这些保障,车主充电时才会更加放心。”卢海华说。
另外,由于场地、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顺德不少村居的出租屋区域或者城镇里的老旧小区,依然存在着电动车自行车充电难的问题,有市民在节目中反映,车主入屋充电的情况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杜绝电动自行车入屋充电的现象。
卢海华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是要疏导结合。一方面可以引入电动自行车换电运营商,在村居出租屋和老旧小区周边设置换电站,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充电不安全、充电时间长等问题,减少入屋充电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普法宣传,通过案例、条例的宣讲,让电动车车主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规定。
在节目的最后,两位代表也表示,接下来会继续通过调研和走访的方式,持续关注顺德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建设,收集、整理好市民的意见建议,并代为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