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大良街道人大工委参与举办“发现水乡魅力体验乡村蝶变”——大良大门乡村振兴采风活动,组织部分人大代表,亲身体验、感受乡村振兴多点开花的幸福“大门”故事,并为大门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活动当天,采风团成员实地走访大良公社党校、大门第五居民小组党群服务站(康复站)、河滨四小园、大门河、田心公园等,并体验扒龙舟,感受乡村风貌和水乡魅力。“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新感觉”……一路走来,采风团成员纷纷点赞大门社区道路建设交通优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岸行动等乡村振兴工作成果。
近年来,区、街道、大门社区共投入2000多万元,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创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2022年,大良街道农业农村办在大门社区订立“以水兴城,推动大门高质量发展”目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路线,并依托大门涌、田心涌水网脉络提升水乡文旅,打造生态优美的共享空间,深入发掘水乡文化、岭南文化、红色文化、龙舟文化等,打造文旅之乡,助力生态振兴、文化振兴。
“深挖大门社区龙舟文化,因地制宜打造大门水乡、大门龙舟文化打卡点,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了解大门、爱上大门;同时,依托好大门社区教育优势,宣传好本地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才能爱上这个地方。”区人大代表、顺德区桂畔小学副校长陈仕香从乡情与文化两个方面给出建议,提出更多发展可能性。同时,她也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建议大门开发“研学路线”,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更多人关注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不是只有环境美。“三年前,我们就来参观过大门康复站,如今再见已完全不同,特殊群体在大门也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值得肯定。”区人大代表、顺德区大良一心志愿者协会会长梁思敏很认同大门的福利事业,十分感动大门对长者、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并建议让更多志愿者加入到这些服务。
“今天最开心的就是扒龙舟,以水为媒,大门可以紧扣龙舟文化大做文章,让更多小朋友体验龙舟文化,打造大门的文化特色之旅。”区人大代表、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汪周艳认为“以水美城、以水兴城”战略,打造亲水空间,是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路。
针对采风团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大门社区党委书记李荣基表示,将立足本村特点,以水乡文旅打造、村级工业园改造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凝练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的经验,对大门文化底蕴进行梳理和沉淀,向外讲好大门乡村振兴的本土故事。
大良街道农业农村办主任梁永浩表示,大良街道持续推进“以水美城以水兴城”战略,先清岸后美岸,奋力绘就“水美”文章。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门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将联合大门社区做好水文章,开启“水韵大门”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