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有嘢讲⑩ 聚焦顺德美岸行动:打造示范,让村民感受看得见、摸得着的治水成效
来源:区人大      作者:区人大       发布日期:2022-10-14
    10月13日,由顺德区人大与佛山电台顺德广播合作推出的直播对话访谈节目《人大代表有嘢讲》第十期节目播出。节目为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倾听群众心声拓宽渠道,让代表们围绕话题现场与市民交流互动,听取民意,了解民生。
    本期节目的话题是:聚焦顺德美岸行动。围绕这一话题,参与节目的两位人大代表畅谈感受,分享观点,并现场与市民交流意见建议。
    美岸示范项目打开乡村发展之门
    杏坛镇古朗村历史文化深厚,村内有2座清朝的御赐牌坊、5座古拱桥、15间祠堂等一批古建文物,距离逢简也只有2公里。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身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古朗村走文旅路线创造了条件。古朗村的美岸项目也被确定为杏坛镇的美岸示范项目。
    区人大代表、杏坛镇古朗村党委书记梁耀华介绍,目前该美岸项目已全部完成,项目沿岸663米,打造空间超1万平方米,依托古朗大涌一河两岸的自然生态环境,串联起村内百岁坊、古冢、起凤桥、连元桥等历史古建,打造成集生态、休闲、娱乐、健身功能于一体的亲水公园,重现“小桥流水、枕水而栖、榕荫遮蔽”的岭南水乡生活画卷,重塑古朗村的水乡风貌。
    项目依托农村特色梳理出河涌岸线,新增沿岸步道、修复原有桑基鱼塘石板基耕路、添加亲水平台、百年古榕树下增加了石凳棋台、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平台、停车场等公共娱乐休闲空间,并对河涌两岸绿化进行优化提升,打造“幸福人居”的古朗水乡亲水公园,也重塑了桑基鱼塘的农村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古朗村美岸项目整个建设期只有40天,充分体现了顺德美岸的杏坛速度。“这得益于我们的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提效机制。”梁耀华表示,根据美岸提升中心工作,古朗村增设了一个美岸提升岗,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两委到各个生产小组做美岸提升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最终实现了河涌沿岸商铺零赔偿搬迁、零赔偿拆除。“这个项目充分体现了古朗村全村村民立足长远、同心协力谋求发展,做出了古朗的速度和成效。”梁耀华说。
    当前,陈村镇出台了《村居河涌美岸提升项目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和《美岸建设指引》,以镇村 7:3 的资金投入比例对村居美岸项目进行大力扶持,总拨付扶持资金超1亿元,大大调动了村居参与美岸行动的积极性。
    区人大代表、陈村镇绀现村党委书记何兆添介绍,绀现村有11条河涌,目前清岸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针对河涌两岸腾出来的空间正准备进入美岸阶段。“我们对这11条河涌已经进行设计布局,并将方案上报,待方案审核通过后就会按照设计方案开展下一阶段的美岸施工工作。”
    对于绀现村的美岸成效,何兆添充满期待。“通过清岸、美岸工作,河涌两旁的乱搭乱建得到了整治,真正还岸于民,村民也是非常支持。我们村委会也很愿意努力地做好美岸行动,做好水的环境。”
    让村民感受看得见、摸得着的治水成效
    当前,顺德沿着水网脉络,全面整理和开发利用清拆后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水网绿色生态岸线,打造水城共融的滨水空间。目前顺德10个镇街以不同主题、不同类型分别打造一个美岸示范项目,项目建设后将成为市民提供约23万平方米舒适优质的近水亲水共享空间。
    美岸示范项目与治水成效息息相关。何兆添认为,只有水体治理真正出成效,美岸示范项目才不会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所以他认为政府应该持之以恒地做好摸排、清淤、截污等工作。“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坚持一涌一河一册一方案去推进治水。”
    何兆添建议,政府要在每一个村居打造一条或多条示范河涌,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去体现政府的治水决心,取得村民的支持。
    当前,古朗村美岸示范项目建成后,古朗村的村容村貌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活动休闲空间也更加开阔。为了长久地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好环境,梁耀华表示,一方面需要政府持之以恒地坚持治水工作,另一方面,则需要调动村民爱河护河的积极性。
    梁耀华表示,古朗村计划利用河岸空间来举办平时的党日、社团日等主题日相关活动,把河岸空间作为古朗村爱涌护涌的宣传阵地;结合保洁队伍,利用党员设岗定责,将党员分岗分段来维护巡涌;组织村内“三人艇”运动的村民建立一支义工清洁巡河队,对所有河涌进行巡查;对两岸新建的建筑物进行严控,对历史的乱搭乱建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清拆,真真正正还涌于民。
    节目中还有不少市民通过网络渠道与两位人大代表交流顺德的美岸工作。两位代表也表示,接下来会通过调研和走访的方式,持续关注顺德的美岸、治水问题,收集、整理好市民的意见建议,并代为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