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顺德区人大与佛山电台顺德广播合作推出的直播对话访谈节目《人大代表有嘢讲》第八期节目播出。节目为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倾听群众心声拓宽渠道,让代表们围绕话题现场接听市民电话,听取民意,了解民生。
本期节目的话题是:聚焦顺德农贸市场改造。围绕这一话题,参与节目的两位人大代表畅谈感受,分享观点,并现场与市民交流意见建议。
打造让群众真正满意的市场
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是顺德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根据工作目标,2022年顺德计划完成43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同步对其他市场开展整治提升。截至7月底,43个农贸市场已初步完成改造,其中13个已通过市组织的现场评审。
勒流街道江义市场在今年入选了顺德区镇街优秀农贸市场。节目中,区人大代表吴庆龙分享了江义市场的改造经验。他表示,农贸市场改造是顺应目前社会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改造过程中需要着力考虑的是,应该如何打造群众满意的农贸市场。“江义市场以高标准、上档次、功能齐全的特性为重点改造目标,致力提升市场内外的环境,并通过引进现代化和数字化管理,让市场的运营更便捷和高效。”吴庆龙认为,应该要让市场内外的选择多样化、品种多元化、并以上升的标准来贯穿农贸市场的改造流程。
改造后服务配套要跟上
市场的升级改造只是一个开始,改造后的管理,才是能否赢得群众口碑的关键所在。节目中也有不少听众来电反映,表示顺德不少农贸市场在改造后依然面临着停车难、乱摆卖的现象。吴庆龙以江义市场的改造经验举例,他认为,市场在升级改造后,可以设定一个自产自销区域,以优惠的价格引导在市场周边摆卖的摊贩进入市场内经营。对于屡劝不改的,可以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联动,通过教育、罚款处理等方式,让市场的管理更加有序。
针对市场周边停车难或交通相对混乱的困局,区人大代表黄继勇则认为可以通过错峰管理的方式来破局。“根据日常的观察和调研,我留意到停车难往往是因为经营户卸货的货车与市民的私家车在时间上‘撞’在一起了。”黄继勇建议,市场方可以针对各自的买菜高峰时段,有意识地制定一个错峰的时间,将商家卸货的时间与群众前来买菜的高峰时段错开,从而可以相对较大限度地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还有市民来电反映,有市场在升级改造后菜价、肉价上涨的问题。对此,两位人大代表均建议,应该要对市场经营户进行适当引导,在大众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维持价格水平。代表们也表示,接下来会通过调研和走访的方式,持续关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方面的问题,收集、整理好市民的意见建议,并代为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