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由顺德区人大与佛山电台顺德广播合作推出的直播对话访谈节目《人大代表有嘢讲》第七期节目播出。节目为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倾听群众心声拓宽渠道,让代表们围绕话题现场接听市民电话,听取民意,了解民生。
本期节目的话题是:聚焦顺德老旧小区改造。围绕这一话题,参与节目的两位人大代表畅谈感受,分享观点,并现场与市民交流意见建议。
“面子”改了
“里子”要跟上
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是顺德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根据工作目标,2022年顺德计划新增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不少于75个,惠及不少于10000个家庭。目前各镇街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正密锣紧鼓地推进。
在区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八一七工厂厂长许华明看来,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居住环境的明显改善,但是也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比如物业管理和民生服务上还有短板。“很多小区的‘面子’改了,但‘里子’难治。”许华明建议,改造老旧小区的同时,能够有优质的物业管理公司入驻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后,民生服务能够跟上来。此外,老旧小区的管理还应该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发挥党支部的基础堡垒作用,在党员和志愿者的推动下,将老旧小区内的民生问题和小区管理做得越来越好。
龙江镇人大代表、龙江镇龙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尤智勇同样认为,服务管理跟不上,是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痛点。据了解,龙江社区共有11个老旧小区,其中有8个已经完成硬件上的改造提质,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老旧小区普遍难以维持稳定的物业管理和服务,甚至连最基本的清洁、保卫和公共设施维护和管理均欠缺。
为了解决“面子”改了,“里子”难治的问题,近两年,龙江社区积极探索老旧小区共融、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模式,比如先后启动了社区旧楼小区微治理计划、旧楼小区微治理益街坊计划等项目。通过依托小区业委会,发挥小区的热心人士开展调研、走访、宣传、慰问、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改善老旧小区的邻里关系,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所在老旧小区的公共问题和事件的讨论中,营造“自己家园自己建”的氛围。
尤智勇认为,在老旧小区改造后,需要引导居民探索切实可行或可持续的管理模式,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小区日常治理中,推动更加接地气的共治机制,最终实现小区居民能够共享管理和服务成果。“这当中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居民的参与和理解。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提高老旧小区基层治理水平,激发小区居民群策群力共建家园的想法。”
引入社会资本
激活老旧小区活力
当前,顺德大部分的老旧小区改造都是由政府出资,改造的也是老旧小区的基本硬件,对老旧小区所处的片区的带动作用有限。许华明认为,顺德作为一个有文化沉淀的城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上其实可以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推动老旧小区及整个片区的商业和文旅价值开发。“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些创新性的项目或尝试,增加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的积极性。”
许华明以老旧小区改造中加装电梯难的问题举例,他觉得可以尝试引入“共享电梯”模式,由社会资本出资来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并且负责后期的运营维修,帮助业主减轻一次性出资的压力。再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业主刷卡搭乘电梯,不同楼层设置合理的价格。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解决电梯加装过程中的各种利益纠纷,也可以解决业主们加装电梯一次性出资的困难,后期电梯的维修保养和运营也不需要业主们操心。“我们作为代表也会进一步调研相关的可能性,向政府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尤智勇认为要想切实激活老旧小区的活力,持续改善老旧小区的生活质量,需要更好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到老旧小区的建设中。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改造升级老旧小区周边的市政道路基础设施,美化居住环境,创造一个优质的营商环境,为引入社会资本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结合老旧小区周边的人文特点,对小区进行个性化改造,探索引导一些空置户进行商业化改造,利用小区的公共空间或资源引入一些集体经营性项目,创造条件探索老城区高层停车场建设等,挖潜老旧小区的商业价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我相信,只要政民同心,老旧小区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的,也可以做出更多的文章。” 尤智勇表示。
另外,节目中也有市民来电与人大代表交流,建议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增加适老化改造,方便上了年纪的业主;建议顺德可以因地制宜,在各个镇街打造老旧小区改造的示范项目形成示范效应等。两位人大代表均回应,接下来会通过调研和走访的方式,也欢迎市民直接与他们沟通,届时他们将收集、整理市民的意见建议,并代为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