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改造
提升中心城区通行效率
直播对话访谈节目《人大代表有嘢讲》第六期节目播出。
加快推进交通拥堵点改造是顺德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2022年,顺德计划完成城市“畅通工程”中38项交通拥堵点综合治理。针对38项交通拥堵点,顺德按照“一堵点一方案”的原则,深入分析各交通拥堵点的问题成因,提出“短平快”措施为主的精细化交通治理方案,专人跟进、定期协调,全力推进“畅通工程”拥堵点综合治理。
截至目前,顺德38项拥堵点治理任务已完工27项,正在施工的2项,正在推进前期研究和设计的9项,完成率为71%。
乐从镇人大代表、乐从镇乐从社区党委书记邓嘉欣认为,要打通关键区域的交通拥堵点,既需要从眼前入手解决燃眉之急,也要从长远考虑解决后顾之忧。“可以在重点路段和区域,通过短平快的措施,以微改造提升道路通行效率。”邓嘉欣建议,一方面,可以设置潮汐车道,借道左转、直行、待行等通行模式,通过调整车道,在不改扩建道路的前提下,通过对路权的重新分配,增加路面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优化交通组织和信号灯配时、路口渠化、局布加宽和完善路网、道路升级改造、落实高峰勤务、科学设置红绿灯、打造聪明的红绿灯智能指挥系统等方面缓解节点交通拥堵的情况。
邓嘉欣也表示,从长期来看,城市发展所产生的交通供需不平问题,更需要通过调节供需平衡。她建议,可以通过前瞻性的交通设计和交通引导来突破交通困难。一是打造地铁、公交、自行车等多种方式的公共交通供给组合拳,建设更便捷、高效、低廉、优质、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公共交通路线接驳系统,交通换乘零距离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压力。二是在完善地面路网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提前规划打造上天下地的立体交通空间。三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倡导文明出行和绿色出行。
区人大代表、龙江镇文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龙加燊以龙江镇中心城区交通情况举例,他表示,经过前期调研,出行道路选择比较单一、道路规划存在不足、部分路段没有命名造成执法困难、停车位缺口比较大等因素是造成龙江镇中心城区拥堵的主要成因。他建议,可以通过优化社区周边道路的路网结构,制定断头路的改造计划,打通道路微循环。“这不仅可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情况,也更有利于城区的发展建设。”龙加燊还建议,对于没有非机动车道的次干道,可以采取取消两侧机动车停车位拓宽道路的方式,同步也可对部分路段实行单向行驶,提高道路通行率,疏通交通节点,缓解主干道的道路交通压力。针对龙江镇部分道路没有路名而出现的执法难问题,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对龙江镇未命名的51条道路全面落实命名。
推进“机非分离”
让交通更有序
据了解,为了缓解交通拥堵,让交通更有序,顺德当前正推进“机非分离”工作,通过设置非机动车道,让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目前105国道全线、百安路、三乐路等顺德主要道路都已设置了机非分离。据统计,2021年,顺德共计推进110条非机动车道建设,建设专用道里程296公里;2022年上半年,顺德共完成112条非机动车道建设。
邓嘉欣认为,机非分离要尤其注重安全、实用和通畅的问题。她建议,“机非分离”可以在公共交通接驳道路间进行一个试点,在有充足的路面空间基础上进行“机非分离”,通过物理分隔、划线、地面铺装等形式,确保非机动车的路权。并通过铺设发光地砖、设置发光标志牌、施划彩色路面等方式完善交通等候区,清晰划分非机动车道的空间,给非机动车出行者营造一个安全独立的行驶空间。
邓嘉欣还表示,在规划非机动车道的同时,要畅通车道,避免出现非机动车道断头路的现象。“要预留疏散空间,在不影响人流集散的前提下提前布设机动车停放区域。在没有物理分隔带的交通区域,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可以增设交警或志愿者进行引导或协调。”
对于“机非分离”工作,龙加燊认为,关键是要优化路口的车道配置,明确非机动车通行专用道;同时要细化非机动车道功能,不同的流向可以各行其道,设置非机动车左转弯或右转弯专用车道。“比如非机动车道交通流量较大的,要设置左转弯和右转弯专用双位的交叉路口,以减少转弯时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另外,龙加燊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考虑设置非机动车过街等候区,规范路口和停车行为,可以设置一些非机动车停止线,设置非机动车的等候区。“我也建议交警部门可以加大执法力度,在确保文明执法和安全执法的前提下,宣传告知在前,阻路执法在后,对违停车辆占用非机动车道的集中纠正。也建议利用住宅小区宣传栏、商业广场公众号和学校班级微信群等,加强文明出行和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提升市民的守法意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