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顺德区人大与佛山电台顺德广播合作推出的直播对话访谈节目《人大代表有嘢讲》第三期节目播出。节目为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倾听群众心声拓宽渠道,让代表们围绕话题现场接听市民电话,听取民意,了解民生。
本期节目的话题是:聚焦顺德垃圾分类。围绕这一话题,参与节目的两位区人大代表畅谈感受,分享观点,并现场与市民交流意见建议。
专业力量进场
将垃圾分类与村居环境美化相结合
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前,仕版村日均产生生活垃圾约4.5~5吨,垃圾桶内混合投放的情况较为普遍。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因没有实行分类投放,导致资源得不到回收利用;而有害垃圾则因无分类处理,也成为污染村居生态环境的隐患。
节目中,区人大代表、伦教街道仕版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委员何素梅介绍,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仕版村采取了购买专业机构服务的方式,在前期对辖区范围进行分片、分区域,安排专人落实摇铃上门收运垃圾工作。尤其是在厨余垃圾的处理上,垃圾分类公司挨家挨户到村民家里派发宣传单,以及对垃圾分类技艺进行宣传,并逐家逐户派发厨余垃圾分类垃圾桶,将厨余垃圾进行预早分类,干湿分开处理。
“我们还会有专人上门挨家挨户摇铃,将厨余垃圾桶进行回收,进行无害化的处理。”何素梅介绍,在新技术下,仕版村厨余垃圾通过预约收运后,可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后,应用于仕版村生态农业养殖及种植当中,让村民更直观了解到垃圾转化资源的作用,大大提升村的环境卫生,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文明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此外,为了让住户积极配合垃圾分类,仕版村实行积分兑换制度,对于垃圾分类积极性比较高、垃圾分类效果比较好的住户,仕版村会颁发“垃圾分类文明户”的牌匾,贴在村民家门口的醒目位置,增加村民荣誉感,并带动周边的住户一起响应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
“我们还会采取小手牵大手的做法,通过广泛开展亲子活动,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何素梅介绍,结合学校、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他们会设置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者组织开展绿色种植活动,种植过程中采用的有机肥料都是由厨余垃圾处理而成;进行了沙井盖绘画,让小朋友和家长创作垃圾分类的主题图画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垃圾分类的意识进入到每一位大人和小孩的心里。
据了解,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仕版村整体人居环境已有较大改善提升,垃圾分类效果也得到提高。今年2-4月收运数据显示,仕版村垃圾量已实现1吨/月的减少趋势,厨余垃圾、可回收物等也得到有效利用,仕版村也成为了伦教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示范村”。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村规民约有奇效
今年4月1日,《佛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佛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不仅明确了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也规定了单位、家庭和个人投放生活垃圾的基本义务。而根据《顺德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4年)》,全区要在2022年底前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早在2020年,勒流街道勒流社区就作为佛山市的试点,在社区推广垃圾分类的工作。两年来,勒流社区的商住小区已经基本实现了垃圾分类的撤桶并点。节目中,区人大代表、勒流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伍国权回顾这项工作时表示,在最开始的时候比较多居民不理解,推进起来也有难度。
“撤桶并点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高层住户大部分都会同意和配合,但低层用户则反对意见比较多,因为他们认为垃圾桶设在了地面,会有气味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影响。”伍国权说,哪怕社区已经组织了专业机构进行解释,或者通过城管、住建、消防等部门进行调解,都无法取得居民的同意,最后还是小区业委会通过投票,才让撤桶并点的工作得以完成。
而对于老旧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伍国权坦言,由于单家独户产生的垃圾类别较多,设置垃圾桶的位置比较局限,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也不强。尤其是不少自建房的建设者,在建房时往往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长期得不到处理,对周边的环境、交通出行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对此,伍国权介绍,勒流社区利用村规民约的制定,对每户自建房的建设者收取2000元保证金,在其到社区申请建房时,社区在房屋周边划出固定位置,让其作为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待房屋建好后,社区去验收其建筑垃圾是否进行清运。如果清运完成,社区就将保证金退返给,否则,这笔保证金就成为建筑垃圾清理的费用资金。“通过这样的约束,我们收到一定的效果。”伍国权认为,在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上,可以广泛运用村规民约,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